霍邱中学

阅读:8
单位介绍
霍邱中学是霍邱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点民生工程,也是霍邱县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霍邱中学是一所全新的高标准、现代化、全日制、寄宿制完全中学,由合肥宁安通信工程有限公司(民办)和霍邱县育才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国有)共同投资创办。她的创办,对调整霍邱县城区学校布局,提升霍邱县教育发展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具有重要作用。学校位于蓼城路北侧县城规划中心区,校园占地面积150亩,总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总投资1亿元。  学校计划建设周期为两年,2009年8月一期工程竣工,2010年8月全部工程竣工;2011年9月学校规模将达到90个教学班,在校生5000多人,教职工400多人。09年秋季招生1150人,其中高一新生772人,七年级新生378人。  现在一期工程已全部竣工,兴建了两幢五层教学楼,两幢六层学生公寓,一幢三层餐厅,一幢六层综合办公楼,一幢六层教职工公寓以及配套设施,完成建筑面积近4万平方米。学校已于09年9月6日正式开学。  全部工程竣工后,学校将为师生提供堪称的教学设施和工作、学习、生活环境,除办公楼、教学楼、学生公寓楼、教师公寓楼、理化生实验室、大型餐厅、大型浴室外,另有图书馆、阅览室、计算机室、多功能厅、400米塑胶跑道运动场。学生公寓每间都配置空调;教师公寓每间都配置卫生间、组合家具,开通有线电视、电话。校园内建有升旗广场、文化广场、林荫大道。设备、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校园,是莘莘学子的温馨的家园,成长的摇篮。  学校兴衰,系于教师,教师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校提出:通过三年的努力,建立和稳定一支素质精良、业务过硬、乐教敬业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146人,授课教师63人中不乏省、市、县级教坛新星、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师。学校将引进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通过科学的绩效管理和持续有效的业务培训,确保实现打造师资队伍的目标。  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确立“创建示范高中,打造品牌学校”的办学目标。我们将把“质量”二字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谋发展,精细管理,全程监控,把教学质量夯得扎扎实实,把学校办得红红火火,让所有的学子在这里铸起自信和希望。

校训校风

办学宗旨:以人为本,为每一位师生创设发展的空间办学目标:创建示范高中,打造品牌学校  育人目标:培养豪迈的中国人  校训:修身敬业睿思笃行  校风:尊师礼爱勤勉自强  学风:乐学尚思求新力行  教风:爱生善诱博学创新

学校将引进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通过科学的绩效管理和持续有效的业务培训,确保实现打造师资队伍的目标。  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确立“创建示范高中,打造品牌学校”的办学目标。我们将把“质量”二字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谋发展,精细管理,全程监控,把教学质量夯得扎扎实实,把学校办得红红火火,让所有的学子在这里铸起自信和希望

霍邱中学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建兴北路,霍邱中学提倡“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和对社会负责”的办学理念,树立“勤奋、求实、文明、创新”的校风。

安徽省霍邱中学是霍邱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点民生工程,也是霍邱县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霍邱中学是一所全新的高标准、现代化、全日制、寄宿制完全中学,由合肥宁安通信工程有限公司(民办)和霍邱县育才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国有)共同投资创办。她的创办,对调整霍邱县城区学校布局,提升霍邱县教育发展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具有重要作用。

学校面向全体生,促进全面发展。

校史简介

霍邱二中诞生于1937年,马维岳、谢麟祥、钟润先等为学校创始人,原国家文物局局长著名考古学家王冶秋先生及原鲁迅博物馆馆长北大教授李何林先生都是学校的创始人之一,其中马维岳先生个人出资一千银元作为学校的开办费,校名为霍邱县县中。1942年学校在原初中建制基础上开始招高中,1949年改名为霍邱县中学,1969年同霍邱城关初中、霍邱农业技术学校三校合并,成立了霍邱县“五·七”中学,1973年更名为霍邱县第二中学,1978年确立为六安地区重点中学,2001年被评为安徽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几十年来,学校为高等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其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出类拔萃的典型代表有:戴际宏、王新年、裴国玺、马勇、毕传学、陈军等一大批蜚声海内外的科技精英;张樾、苗振亚、邹明、马自强、万惠明等活跃在文学、艺术领域的著名作家、艺术家等等。近几年来,在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下,全校上下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并先后获得了多项荣誉,如:省第六届文明单位、省电化教育设备一类达标学校、省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会理事学校、六安市文明单位、校务公开先进学校、教学成果奖,并于05年被教育部、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先进绿色学校等等,教育教学整体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霍邱一中的发展可以划分四个阶段,阶段为解放前(1937~1949年)。在这段时间内除正常的上课外,经常有地下党员深入学校进行抗日宣传和革命活动。

第二阶段为解放初期(1949~1966年)。在这一阶段,学校经历了新旧教育制度的变革,大跃进年代,反右倾运动和三年困难时期,学校在贯彻无产阶级教育方针的同时见证着社会的变革,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也为解放初期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第三阶段为文革时期(1966~1976年),在这一阶段,受文革思潮的影响,学校经历了从霍邱中学到五*七中学的过程,主要分为“停课闹革命”、“落实五*七指示精神,实行开门办学”和“学朝农,办分校”三个阶段,工宣队进驻学校,多数教师挨批,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发生了根本变化,同时,在这一阶段我校也有极为的学生代表,勇救四清工作队员而英勇献身的初中学生苑家芳烈士,72届毕业文革后留学法国的陈军博士,73年初中毕业,入选国家青年篮球队的女球员蒋敏,曾是国家青年队的主力队员,75届毕业生龙波是国家手球队的主力队员,运动健将。

第四阶段为新时期的霍邱一中(1977年至今)。这是学校的快速发展阶段,学校恢复了正常的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1978年学校被确定为六安地区重点中学,同年开始在全县招收学生,在全县各完中选拔了一批高一学生进入一中高二年级学习,组成当时的高二(6)班,79年高考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涌现了王圣乾、陈文、马勇、张立帮等一大批毕业生,同时在全县初中毕业生中招收两个重点班,80年高考再次取得优异成绩,培养了曹达士、毕传学、王进毅等一批毕业生。此后,学校经过了几个快速发展阶段,一是78年至98年,改革开放前20年学校的办学规模基本稳定,高初中六个年级,每个年级四个班,在校学生1200人左右,教学质量稳定在7所地级重点中学中上游,有些年份可以与舒城中学、寿县一中一比高低;同时,学校的校园建设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请专业队伍对校园建设进行了规划,分开了教学区与教师宿舍区,新建了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扩建了操场,修建了园林、雕塑、校中河等,逐渐形成了教学区、运动区、家属区三区分离的校园布局;二是99年至2008年,这10年是学校规模迅猛发展阶段,学校开始高中扩招,停办初中,由98年的12个高中班迅速扩大为08年的65个高中班,在校高中生由600人增至4000人,2001年学校被评为安徽省示范性普通高中,2002年成功举办了建校65周年校庆,修建了科学馆,扩建了同心楼,07、08连续两年高考本科达线人数突破1000人,高考升学率大幅提高;三是合并重组形成新一中,08年秋学期在在县教育主管部门地积极推动下,县委政府审时度势、英明决策将一中与原三中进行了合并重组,新一中现拥有南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二百多亩,有初、高中两个办学层次,现有教学班133个,教职工共452人且结构合理,其中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近140人,中级教师115人,年轻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比例达60%,在校学生共8000多人,08年高考升学率再攀新高本科达线1218人,其中桑宇同学一全省第15名的成绩考取清华大学,赵以龙、李庆华两同学以优异的成绩、特别健康的体魄以及良好的思想品德同时被海军飞行学院录取,重组后我们还新建了一栋30个班的教学楼。

经过多年的努力,霍邱一中北校区已经建设成一个花园式校区:校园前部绿草如茵,繁花似锦,长廊、凉亭、喷泉、假山相映成趣;静河堤岸大树参天、浓阴匝地,冶秋亭、何林桥朴素典雅;校园整饬有致,办公楼、教学楼、科学馆、图书馆、体育场、学生公寓、食堂、教工宿舍楼设施完备;实验、电教、文体设施、微机房、语音室和闭路电视系统装备,图书馆、阅览室藏书丰富,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自成一体,布局合理。南校区充分利用学校用地,建成功能的教育教学设施,两个校区设施完备又相互独立,为新一中的未来发展拓展了空间。在注重校园环境美化的同时,新一中人更着眼于学校的未来,为谋求更高更快地发展,学校组织了全校范围的“立足校情,共谋发展”大讨论,并确立了“坚持科学发展,创建品牌学校”的发展目标,下决心进一步强抓机遇、负重爬坡,争取资金加大投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加强校风建设,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以良好的环境,完善的设施,的师资,精细的管理,的质量,昂首前行,迎接辉煌的未来,我们相信在县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帮助下,在校领导的正确带领下,通过我们全体一中人奋力拼搏,一定会把新一中办成令霍邱人民满意的学校。

师资力量

学校兴衰,系于教师,教师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校提出:通过三年的努力,建立和稳定一支素质精良、业务过硬、乐教敬业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146人,授课教师63人中不乏省、市、县级教坛新星、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师。学校将引进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通过科学的绩效管理和持续有效的业务培训,确保实现打造师资队伍的目标。

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确立“创建示范高中,打造品牌学校”的办学目标。我们将把“质量”二字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谋发展,精细管理,全程监控,把教学质量夯得扎扎实实,把学校办得红红火火,让所有的学子在这里铸起自信和希望。

霍邱二中是霍邱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点民生工程,也是霍邱县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霍邱中学是一所全新的高标准、现代化、全日制、寄宿制完全中学,由合肥宁安通信工程有限公司(民办)和霍邱县育才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国有)共同投资创办。她的创办,对调整霍邱县城区学校布局,提升霍邱县教育发展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具有重要作用。学校位于蓼城路北侧县城规划中心区,校园占地面积150亩,总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总投资1亿元。

学校计划建设周期为两年,2009年8月一期工程竣工,2010年8月全部工程竣工;2011年9月学校规模将达到90个教学班,在校生5000多人,教职工400多人。09年秋季招生1150人,其中高一新生772人,七年级新生378人。

现在一期工程已全部竣工,兴建了两幢五层教学楼,两幢六层学生公寓,一幢三层餐厅,一幢六层综合办公楼,一幢六层教职工公寓以及配套设施,完成建筑面积近4万平方米。学校已于09年9月6日正式开学。

全部工程竣工后,学校将为师生提供堪称的教学设施和工作、学习、生活环境,除办公楼、教学楼、学生公寓楼、教师公寓楼、理化生实验室、大型餐厅、大型浴室外,另有图书馆、阅览室、计算机室、多功能厅、400米塑胶跑道运动场。学生公寓每间都配置空调;教师公寓每间都配置卫生间、组合家具,开通有线电视、电话。校园内建有升旗广场、文化广场、林荫大道。设备、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校园,是莘莘学子的温馨的家园,成长的摇篮。

霍邱二中(5张)

办学宗旨:以人为本,为每一位师生创设发展的空间办学目标:创建示范高中,打造品牌学校

育人目标:培养豪迈的中国人

校训:修身敬业睿思笃行

校风:尊师礼爱勤勉自强

学风:乐学尚思求新力行

教风:爱生善诱博学创新

霍邱中学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建兴北路,霍邱中学提倡“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和对社会负责”的办学理念,树立“勤奋、求实、文明、创新”的校风。

学校引进了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通过科学的绩效管理和持续有效的业务培训,确保实现打造师资队伍的目标。

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确立“创建示范高中,打造品牌学校”的办学目标。我们将把“质量”二字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谋发展,精细管理,全程监控,把教学质量夯得扎扎实实,把学校办得红红火火,让所有的学子在这里铸起自信和希望

中国所公立中学

中国一批高等学府迎来了他们建校百年华诞,北京和平门附近一所古朴幽静的学校———北师大附中也迎来了它的百岁生日,这是一所中学的生日,就像以往,它庆祝生日不过是请校友返校走一走,聊一聊,庆祝方式低调安静。但是,当你打开该校郑洁老师那本厚厚的校友录,看到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钱学森、赵世炎、姜泗长、马大猷、张岱年、于光远、李德伦、于是之、李健吾、林琴南、钱玄同、石评梅、黄庐隐……这些在中国的近百年历史上留下过声音和烙印的名字。

在北师大附中的校友中,有两个现象很特别,一是成名成家的多且杂,二是他们对母校都有很高的评价,据介绍,钱学森每到校庆都会追忆起当年在北师大附中的校园生活。他曾经说:“附中6年,对我的一生起了很大的作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的师大附中培养了2万余名学生,其中包括6位共和国的正副教育部长、30多位院士,人士更是数不胜数,那也许就没有什么庆典比让昔日的学生、今日的英才回来看看更隆重的庆典了。

成立之时创立“中学”概念

1901年,满目疮痍的清王朝拖着沉重的脚步蹒跚着走进了新的世纪,就在这一年的11月2日,五城学堂奉旨成立。这就是今日北师大附中的前身。小学大学都是我国固有的名字,那时候还没有“中学”这个词,故称学堂。

在此之前,中国也曾模仿西方办学,设立了一些洋学堂,这些学堂都是培养洋务人才———翻译、海军、陆军、工业、交通等服务的专业学校,相当于今天的职业技术培训学校。1901年成立的北京五城学堂是所独立设置的普通知识学堂。但当初学堂的成立也是打算为北京电话局服务的。如果没有后来的壬寅学制,五城学堂很可能就在普通学堂的基础上成立一所电信专业的高等学堂。

五四之后实行男女同校

五四运动后,中国的公立中学开始力求教会学堂,逐步取得了信用,证明中国人自己办的学校能够胜过外国人办的教会学堂。在转移风气方面的工作,附中功不可没,当时的情况是北京的风气在全国各大都市,附中在北京。为了端正学校体育风气,革除教会学堂传染的陋习,附中率先展开全校普及的体育运动,并限定从学生中培养体育选手。它开创了课间操制度,成立各种运动队,规定每年举行一次运动会。1921年附中开始招收女生,成为我国早实行男女同校的中学之一。同时成为各种新教育思想的试验田。在已故指挥家李德伦先生的回忆中,“附中味儿”就是浓厚的学术空气、文化气息、好学精神、文雅富于幽默的谈吐和爱好体育、健康活泼的作风。不死读书,而是生气勃勃,这股风气一直流传至今。

抗战期间在战火中苦读

抗日战争期间,北平沦陷以后,师大附中的部分教师和数百名学生背井离乡,辗转迁移,先至西安,后随西北联大南迁,经过汉中500里行军,到达城固,在东关关帝庙安营扎寨,在关帝庙大门上挂出了“国立西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的校牌。当时在这里学习、后来曾任北师大教授的赵慈庚先生说起过一件小事,1940年2月7日是除夕之夜,夜里12点以后,当他走出屋子,想冷静一下看书发昏的头脑时,一位叫做贾晰光的老师也端着茶杯出来,轻声说:“你看这大年三十儿夜里,城固县的人都睡着了,惟有我们这几间静悄悄的草房,窗明灯亮。”正是在这秋风欲破、没有仪器设备的百间草房中,六七年间,送出了四百多名英俊少年。使得附中的薪火在战火纷飞中也得以辈辈相传。

免责声明:
此页是<霍邱中学>的介绍页面,并非官方站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单位资料